随着越来越多演员综艺的出现,影视作品剧场化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话剧"作为表演训练的核心艺术,对演员的素质和要求一直很高,作为艺术类院校表演课堂的专业训练,话剧舞台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检验。
话剧《罪人》刚刚结束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出,由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影视表演专业翁书强老师与学生孙阔参演。这是一部由“台词”推进剧情的“独角戏”,也是一部改编自同名丹麦电影,屡获殊荣的作品。
11月,孙阔刚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表演专业毕业。而在此之前,他先后在北京、上海参加过各种各样的表演培训班。他笑称,在30岁之前,要努力完成对表演学习的积累。
他是典型的“后天型”选手,进入到表演学习的道路比别人更加的艰难。在大多数同龄人大学毕业的时候,他才刚刚踏入自己的理想征途。但经过温影一年的学习,他竟登上了中国最神圣的表演殿堂之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这是孙阔第一次看话剧的地方,如今自己的毕业作品在此演出,是一个实现愿望的过程,也是对他孜孜不倦追寻理想的回馈。
这部偏先锋和实验意味的作品,恰当地利用了不同的媒介完成了完整地叙事。故事之好又不止于技术,它的情怀触动人心。
将电影剧场化是一个非常令人着迷的尝试,当一层层拨开电影语言所编织的网,再慢慢拼接出一次剧场里的,直接的发生,将时间空间和线索完全打破后重建,如迷宫倒置,略去出口和入口,前因和后果。人,孤独地站在此时此刻,等待命运的破晓。
演员和观众一起探讨“自我”的对立和边界,更重要的我们都无可避免的问题:
“我们如何面对自我”,因为这将定义我们是谁。
01
用声音参演
初冬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门口仍然有早早等候的观众,连同安福路上的卖花人,一起构成了寒夜里浪漫的小小雾气。
上话的D6空间里,一出好戏正在上演。与传统的话剧不同,这部作品里始终只出现了一个人物,其他演员则分坐在舞台的两旁,用声音参演。剧情的线索是“电话”,这也成为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媒介。
一名正在接受调查的警察被降至紧急呼叫中心的案头工作岗位,第二天就将回到他热爱的岗位。这时,一个呼吸急促的女人打来报警电话。她语焉不详,似乎是被绑架。当电话突然挂断后,搜寻那位女性的行动正式展开......这通电话是唯一的线索,警官需要与时间赛跑,拯救她于危难之中,然而他逐渐意识到他所处理的案件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为了救她,他必须与内心的恶魔战斗!
在客观世界与主观构建的裂缝中,他面临最大的考验是来自于他的内心,自我分辨与对自我的重新定义。
偏暗的灯光,摇晃的背景,紧凑的台词,使得不大的空间内更加压抑。在这个有限的场地内,却上演了一出类似“罗生门”的无限延伸。
和“电话”中的喘息一致的,还有观众的呼吸和心跳。两侧的声音演员、台上的警官、桌上的咖啡和冰块,每一处细节都交织其中,构成了这个庞杂的戏剧迷宫。
这部话剧改编自同名丹麦电影《Den Skyldige》,原作在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9%,同时也在欧洲电影奖提名最佳男主、最佳编剧和费比西发现奖,并被列为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的五佳外语片及豆瓣2018冷门佳片榜单。
而话剧版的《罪人》,更展现了故事的技术力量。
电影可以采用剪辑和后期,增强观众的体验。而话剧则受限更多,也更考验演员的信念感。尤其是《罪人》这部作品里,削弱了演员的肢体表演,却不能弱化表演中所需的情绪,这更是一次台词力量的集中展现。
02
演员的信念感
一场戏结束,翁书强老师与学生孙阔都有些兴奋。被观众围绕着讨论剧情,谈到被《罪人》剧组选中的经历。温影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孙阔仍然很兴奋,“当时我还在学校进行我们表演专业第五学期的拍摄短片作业中,那天表演系主任翁书强老师和我们说有一部话剧需要一位男演员,演出地点是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然后我和班里的另一位同学被老师挑选去剧组面试。面试那天翁书强老师带我们去见了导演,现场还亲自跟我们对戏。我们试了几个角色,也和导演探讨了一下剧本,当天没有通知选角结果。
直到有一天早上,我打开翁书强老师的微信,一条令我不敢相信的通知!我反复地看来看去,上面写着:「KuoKuo你被选上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由于剧本的特殊性,这部话剧中是以“电话”的形式推进剧情的。观众只有通过声音与台词来获取剧中的重要信息,这个时候就是体现台词功力的时候了,对演员来说,是信念感的建立。
孙阔提到作品中,对声音角色的塑造时,颇有感触:“你要有信念感,也要让观众有信念感。我认为在每一场的演出中,需要在台上认真听对方给你传达台词中的信息内容,还要在当下快速反应对方传达的情绪态度,然后给出正确的回应。这也是这次表演中最难的部分。
踏进剧场的第一天是11月27日,开场前5分钟,从监控电视里看着满座的观众席,心跳特别快。铃响了,上台了,我就忘掉了杂念,终于面对了观众。”
孙阔是温影影视表演系6届以来,第一位踏上中国表演大殿堂的演员。“作为一名刚在温影毕业的表演系学生,带着戏剧梦走出学院,踏进了神圣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真的特别幸福, 那一刻来临的时候,这是我不知盼望了多久的舞台,我终于来了:它欢迎了我这个26岁的大男孩。”
这部话剧中也有温影影视表演专业系主任翁书强参演,这是师生二人的首次正式同台。谈到这样一次特别的同台经历,孙阔表示:
翁书强老师第一天就跟我说:「在剧组里,我们是伙伴,没有辈份,我不是你的老师,叫我名字就好。」我们就像同事一样,不称呼老师与学生,我觉得这样压力更小一点了。有时你会被老师在台上的表演吸引,第一次近距离地看老师的表演,也是第一次有机会与老师同台,真的很荣幸。
老师会在休息时提醒我某一句台词或某一处剧本中的内容,让我更有安全感。但是说实话,也很害怕在老师面前犯一些不该犯的错,那样自己会自责。作为学生,总是希望能让老师觉得骄傲的。
每次演出完,与翁书强老师同台谢幕的时候,那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候,一起见证了观众,一起收获了掌声。
03
孙阔演出后:你会赋予角色多少感情
只有你自己知道
谈到这次表演中最大的收获,孙阔说:【会去说这个角色的话,而不是只是说台词】。越深刻地了解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他的形象就鲜明生动,观众在台下就会更相信。只有当角色的思想在我们演员脑海中真实自然地生长,角色的语气、行为才真正的能被创造,才能使对手能感受到你的内心,同时产生相应的反应。
左二:翁书强老师 右一:孙阔
这也是孙阔在温影最大的学习收获,“无论是在课上的表演练习、还是每个学期阶段的呈现汇报后,几位非常专业的剧场/戏剧表演老师们都会指导修正我们扮演的角色。我在温影的这一年真的特别充实,我能吸收到不同领域丰富的表演知识能量,是我心中追随的表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就像我们的表演系主任翁书强老师,他总会嘱咐我们一些重要的笔记,我也在这偷偷的分享一些:
比如Concentration(你的专注力)、Breathing(你的呼吸)、Ryhthm(你的节奏)、你的目标Action、剧本中的转折、Why(角色为什么在这里呢)
这一系列的表演信息就像你玩堆积木一样,缺少一块儿可能就建立起根基。所以老师们的这些表演笔记有时真的会让我们找到角色的关键,明白角色怎样被塑造起来。
作为刚刚毕业的学长,孙阔也为温影的学弟学妹们带来了自己的建议:
有时去创作一个角色的时候一定要理顺人物关系,爹妈、兄弟、同事、小三、仇人,都是人物关系,我们先不要考虑去“演”,先做好人物功课,把人物逻辑树立正确了,戏就演对了。
我们刚开始接触表演的时候,都想着去演自己想演的角色,容易的角色。我认为任何演员都应该创造不同的角色,而不是忠于表现自己或只演属于自己定型的角色。
我记得翁书强老师对我们06届的学生说过最多嘱咐的话就是,请演员们在课前/演出前,开始暖身和暧声,以及你说话的投射距离和能量。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能保持自己每天开声/热身,这是为自己做的,不可能每天有人提醒你。你坚持下来真的靠你的毅力,总有一天你会感谢自己,相信我。
拿到剧本后,我们要去细分自己的台词与对方的台词,细致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逗号句号以及停顿,这也是翁书强老师经常和我们说的,你要去行动你的角色,而不是单纯的背完台词,敷衍地停顿一下就结束了整部戏。
我们可以多去看一些电影、话剧、书籍,作为职业演员,要养成观察和积累的习惯,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审美。
排练是你给角色的礼物。你可以骗老师可以骗导演,但你骗不了自己。每一次的排练都是你赋予角色的一道光,你不好好排练的话,这个角色会和你说“再见”。
我看到过一位老艺人说的一句话,在这里也想分享给我们学表演的人:
「演戏不是儿戏,你想干嘛只有你自己知道,你会赋予角色多少感情只有你自己知道。」
话剧《罪人》已然落幕,而关于表演的探索却从未停止。
在刚刚结束的《演员请就位》里,我们一直在讨论,怎样的表演才是动人的,才能拿到导演手中的那张S卡。但我们必须思考,抛去市场、资源等等约束,怎样先拿到你的观众心中的S卡。
我们也期待,能有更多温影的学生作为“演员”就位,不论在怎样的舞台,温影都是你将启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