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8
4月6日,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影视表演系主任郝蕾围绕主题“演员与导演:创作过程与挑战”为温影影视表演系和电影制作系师生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生动的云课堂。从“演员为什么要具备导演思维”聊起,到“导演很逊怎么办”、“长独白怎么攻克”、“学生团队很难磨合”等各类学生提问,为期2个小时的线上课程上,郝主任开启了“畅所欲言敢说”模式,向同学们分享了演员视角下“导演与演员的创作关系”。
课程结束后小编就在微信公众后台收到了不少温影er的私信和留言,“想要了解学生们问了什么问题”,“想知道课堂实录”,那些扣“1”的小伙伴们,(连夜肝的)小编已就位,郝蕾温影云课堂实录(附Q&A)独家大放送来了。
一、两种导演:亦师亦友,又爱又恨
同学们好,今天的主题是关于演员与导演之间的创作关系,这种创作关系是难以梳理的,从我个人经验看是亦师亦友,又爱又恨。大家常常会觉得我们是一个行业内最紧密的合作关系,但表演系和导演系的教学内容是很不相同的。非常多的导演是不太了解演员的创作过程,他会有一套自己既定的标准来判断什么是好的表演从而进行选择,但他很难了解演员是如何达到好或者坏的表演,这个时候演员会比较容易崩溃,你需要去体会、去猜测导演的意图。另一种导演更像老师,他会比较了解演员的创作过程,比较了解“人”,在选择演员的时候,他的导演工作就已经开始了,他能够像“开采师”一样去挖掘演员身上隐藏的宝贵特质。但这类“老师型”的导演是相对较少的。所以演员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并且我们需要具备导演思维。
如果面对的是成熟导演,大家可以通过他以往的作品去了解和认识导演,他的影片风格,影片中演员的表演。但如果是新人导演,可能没有那么多契机去找到这些经验,这个时候演员要像导演的朋友一样去聊天,脱离业务去聊爱情、聊生活,甚至“爱不爱吃辣”都可以交流,然后互相产生信任和了解,在审美、目标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创作,会减少很多障碍。
第二,关于又爱又恨的部分的话有两点,“爱”是因为演员会很欣慰导演能够选中自己最精彩最好的表演或者在现场不断引导你呈现更好的表演,这会给予演员很多信任。相反,“狠”是因为当演员觉得自己发挥的最好的表演没有出现在成片中,演员没有剪辑的权利,这是很吃亏的。这也是戏剧和影视的差别。戏剧演员在现场演的不好,出现问题,都会让他自己去解决,即使出现事故,演出也会继续,戏剧演员更有主动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演员会说“当我站上舞台时,我更自由”。但影视中的表演会经过三度创作,尤其“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导演会重新排序表演,重新理解人物。
我曾经看过电影馆丛书中的《导演功课》这本书,看完这本书我就很绝望。因为这本书叙述的创作体系里,演员好像是“提线木偶”。看完这本书,我几乎想要放弃做演员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不尊重演员的创作呢?在看完这本书的一两年里,我又开始重新体味这本书的意思,不仅仅是文字上,而是去思考它的意思。最后我发现,我们是应该服从导演的。因为导演才是“部队”的“领军人物”,他会带着整支队伍打仗,哪怕我们是很棒的演员,冲在最前面的位置,可是还要“总指挥”的。自然当你遇到一个不那么好的总指挥,演员总是会很沮丧,但其实我们很少有机会去遇到100%优秀的“总指挥”,所以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需要和导演做朋友。
我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亲密的合作,比如我和我的经纪人,和我的老师,对我来说,都是爱情。因为爱情里,我们会欣赏到彼此的优点,相处下去,我们也一定会成为最挑剔彼此的人。所以对我来说,紧密的合作者比如导演和演员,从精神的角度来看是可以上升到爱情这种密度的,这是我们的职业特性决定的,而不是说纯粹的爱情关系。以上是我的个人经验的分享,但其实我更想要听听大家的意见,或者大家有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或者表演教学过程中老师其实也充当了部分导演的角色,大家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遇到什么矛盾呢?这些我们都可以交流探讨~
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在校园中,和老师的沟通有没有理念不一样,不契合的时候?问题该如何有效结局?第二,我们在见组时有什么问题?最后,已经拍过戏的同学,会不会无法get到导演的点?
二、二十八次问答:专业碰撞
问题1、 您是更偏向方法派和体验派?
答:方法派和体验派本身是一个意图,而不是两种完全分开的派别。我不承认没有体现的表演,但是纯粹的体验很难职业化,因为你无法保证自己每分每秒每时每刻都在体验,所以需要方法去支撑你的展现。但是如果完全只靠方法的,表演是不会动人的,因为表演是关于人的工作,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活儿,所以我的经验就是“体验在前,方法辅助”。
问题2、 如何发掘出演员的最大潜力?
答:这是一个很深奥的话题,因为人本身是十分复杂的。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世界。了解自己的第一步又是最难的一步,很多人无法通透地看见自己。这个问题需要靠人生的体悟,不能单单仅靠上课。如果你暂时没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多看看纪录片,看看人物传记类的影片。
问题3、导演很逊怎么办?
答:很逊也要忍住。因为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但是有功能之分。即使导演很逊,演员也没有办法替他坐在监视器前面,对演员来说,一个保险的办法就是保证自己不逊,保证自己的表演没有掉到及格线以下。后面有机会再和更好的导演合作。
问题4、 娄烨导演有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去鼓励演员?
答:娄烨导演并不是一个鼓励演员的导演,他有的时候甚至会“摧毁“”你。但他的摧毁不是指责或者驯服。他像一个摸不着的人,你很难触碰到他内心的想法。当你不断想看到他的时候,你会慢慢接近他。当你觉得自己好像猜中了,知道他的想法时,你会发现自己做的全是错的,导演会让你一遍遍重新来,你会再次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自己。我已我总是会说他像一个催眠师,他会用潜意识和你沟通,你也会愿意用潜意识来沟通,我们合作的时候真正的话语并不多。当然有的导演在现场会说“很棒,很好”,这其实也是一种压力,而演员这种职业需要靠的是自身的体悟,而不是 “很棒很好”带给你的自信。
问题5、什么样的导演会被演员认为很逊
答:首先“不知所云,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导演一定是很逊的。但并不是说口若悬河的导演就是好导演,我们强调的是“表达的准确性”。第二是“决断力”,因为导演除了创作工作外,也需要牵扯到制作,不能犹犹豫豫,因为现场做选择的人就是他自己。他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怎么做调整?
不过我也要告诉同学们,以上这些都满足的很棒的导演其实并不多。我们看到的有一些年轻导演,他们了解技术,但是可能无法调控、调适好自己的心理。另一种是成熟导演,他们可能见过太多东西,创作激情业务没有那么足。以上两种很难去说好或者坏,所以想告诉大家不要轻易的判断谁,因为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判断。因为演员是一个特殊的艺术种类,我们不是独角戏,不是自我创作、完全独立的职业,我们从创作开始就和其他人协作。如果没有学会“不去判断别人”这件事,真的会非常辛苦。
问题6、类似娄烨导演这样在现场让演员“自由发挥”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答:娄烨导演在拍戏的时候,一开始你会觉得很不一样,因为可以自由演。但我一直认为自由是相对的。当导演不告诉演员什么是好的,没有给到演员充分的讯息时,你一遍遍地去重来演绎,是很容易失控的,这是另一种不自由。我和娄烨导演第一次合作的时候,前10天我也很抓狂,很想问他,和他发飙。导演永远不说自己到底要什么?这种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极度放松,舒服地演。极度放松是很困难的的,不关心不在意其他人,甚至连导演也不在意的时候,你可以释放出绝对真挚,符合情景,绝对投入的表演。
问题7、长独白非常考验演员的基本功,您在《春潮》中的长独白,是怎么应对的?
答:演员是声台形表,声台形三个基本功决定了表,除了特殊情况,四肢不协调,台词不好,是做不好一个标准演员的,所以长独白的台词处理确实很需要基本功。不过同学们问的《春潮》又是一个特殊例子。我是因为喜欢剧本中四页纸的长独白才去接这部戏的,可是我并没有在拍摄之前做任何准备去处理这段长独白。我个人的台词习惯是喜欢瞬间记忆的,因为我认为相较于把台词背来背去,瞬间记忆更有新鲜感,所以除了专业名词这种难以记忆的台词,我基本上都是看2-3遍就可以。《春潮》这段长独白的戏的处理方法,对着玻璃说,这也是现场我们一起沟通的觉得比较好的形式,所以我让导演给我40分钟时间去记忆,然后上场拍了几遍。第一遍,其实台词没有那么熟练,第三遍的时候就非常顺利了,但现场的伙伴一致认为我演第一遍的时候是最好的。回过头来我再看,我就明白演员极度放松才能极度专注。因为我所有的情感,所有的状态都是这个人物里,完全相信自己是这个人物。当我停下来再说台词的时候,也没有关系。不要太关心除你以外的事情,你才能特别专注。长独白有其特别优势,对演员来说有发挥空间,对电影创作来说也易于表达,对于导演来说这是表达方式的一种。
《春潮》是一个特殊的故事,我扮演的这个角色郭建波不爱讲话,所以需要长独白给人物一个机会去表达。我在处理这段台词时的想法就是感觉在读日记,或者是对她妈妈说的,又或者根本没有发生,只是在梦里说出来。
问题8、合作的工作人员想法,审美不在一起,无法信任,怎么继续合作?
答:首先,我一定会沟通。如果沟通无效的话,保持自己,尽量的配合对方。作为演员,我们不能放弃这个角色,因为你已经承载了人物,且有合约,因此调适心态无比重要。当然不能有“以后我成了大明星我就能说服对方”这种想法,而是了解行业特质,知道我们不能要求大家都是一致的。所以好的演员有“他心通”,知道对方想要什么,所以我们要了解你的合作伙伴,对手以及导演。
问题9、类似王家卫导演这种无剧本的情况,如何面对?
答:我没有和家卫导演合作过,但是也认识,我们也聊过天。我问过他类似的问题。他不是完全没有剧本,他会给演员情境比如“你们现在谈恋爱吧”,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它类似于我们的命题小品。比如给你“乞讨者”的情境,至于故事背景,人物为什么乞讨,大家自己去想象。只要我们站在规定情境里,绝对放松绝对真实就可以了。如果遇到这类型导演的时候,把心态放平,可能不是你不好,是导演还在找你身上某一种特质或者状态。
问题10、戏剧和影视剧中的异同?
答:舞台上的戏剧,不管借用了什么样的新的技术,降雨技术、升降技术,360度环绕啊等等,观众在观看的时候,都是平面的。唯一特殊的舞台,比如赖声川导演在《如梦之梦》、还有我演的《曾经如是》中的莲花池看台,它是一个圆舞台。所有的演员围绕这个圆来表演,但是莲花池里的观众也是有限的。尽管这个舞台是特殊的,可是依然是平面的。而影视中有蒙太奇,有各种场景的切换,甚至不同场景同时展现,还有光影来帮助我们讲故事,这是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电影有蒙太奇,戏剧有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我们可以在舞台上通过间离效果切换场景。
问题11、舞台剧中的临场感,影视剧中也有么?
答:这是完全可以的,我们在舞台表演时,因为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观众的反馈,所以临场感更强,因为它随时会发生。可能会有同学觉得在影视剧表演的时候,没有观众,一遍遍地来会失去临场感。但是同学们要意识到一点,就是时间是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会倒退的。当你在内心深处理解到时间一直在运行的时候,你所有做的事情都是新鲜的。你不会觉得导演让你重来你就失去了临场感,因为每一秒都是新的开始,并且我们可以切换不同的表演状态,只要我们不脱离戏剧的目的就可以。拿我自己来说,我们每分每秒都不是同一个人,也不会是一样的状态。比如昨天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在工作室隔离了一天,没有床,没有换洗衣服,什么都没有,所以状态非常丧。但今天早上起来,想到可以和同学们会有这样一个交流机会的时候,阳光也很好了,我又觉得很兴奋,这其实都是我。我们把昨天今天的概念缩小到一场戏中,不同的状态都是新鲜的,就不会没有临场感了。
问题12、固定长镜头中演员的表演是否和舞台戏剧相近?
答:有一定的相近之处,因为都表演过程不容易被打断。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舞台上是没有镜头在跟着你的,如果说被注目感,1000多个观众在不同的角度在关注着演员,是散落的,你并不会感觉到有镜头在盯着你。演员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能量要给到舞台的哪个地方。但是影视剧中长镜头的表演不一样,你要配合镜头,不能让镜头跟不上你。影视演员需要有配合的经验,既要让镜头拍到你的表演又要让观众感觉不到镜头。
问题13、剧场导演注重让演员感受的过程,影视导演则会比较快,这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
答:我认为这是个例。剧场如果是2个小时的演出,那么容忍度也在5分钟,节奏依然是很重要的。剧场需要不断打磨,排练,不断建立,推翻,因此留给我们感受的时间会更多。影视上来就拍,自然时间就少了。
问题14、演员候场时,或者跳拍、倒拍时,需要做些什么来维持状态?
答:只要我是这个人,无论怎么拍都可以。只要演员是这个人物,那我说什么都对,但如果你不是,没有抓住这个人物的特质,没有抓住他的表达方式,就算顺排也没有用。我们做功课的时候不能太片面化,这样就不能解决贯穿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知道这个人物是谁,他如何成为这样的人,让这个形象在自己的内心不断的形成和坚实,让人物充分占有自己的身体,这样我们才有自信去表演。
问题15、导演怎么和演员沟通
答:对于导演系的同学,不需要要求职业演员很多细节的东西甚至模仿一遍给演员看。针对人物,影片气质,我们需要提前统一目标。我这里有一个实战的方法可以分享给导演系的同学,怎么统一,不能单纯靠聊天。最能让演员知道你想要什么的方法是提前去剪辑一些片段出来,你想要的类似的表演方式,更好的一种还会告诉演员光影的特点是偏冷还是偏暖,这样我们的审美可以快速一致。
问题16、导演描述了一个不存在的场景比如科幻片,演员可以代入么?
答:演员一定可以代入。演员才是最厉害的催眠师,明明一切都是假的,但是观众会跟着我们情绪走,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比如大家在学校里面的无实物表演,只要我们相信它存在,观众就可以相信它存在,经过训练的演员是可以做到的,不能必须是实景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演,因为有想象力是演员最基础的能力和素质。
问题17、剧本中的角色过于艺术化,没有太多信息怎么办?
答:从实战的角度来说,谁演就是谁的,没有太多信息可能就是巨大的信息。反之,比如我们演一个真实的人物,有非常多的信息,比如康熙,但实际上我们都没见过他,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即使我们见过这个人,是他的大臣,那么我们见到的他也可能只是他的职业,我们都是无法看到全面的他,讯息很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挑选一个切入点。那么讯息不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抓的是自己。演员的个人魅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没有老师会这样说。因为当时在训练大家千人千面。但是我会想,如果我们训练每个学生都是这样,那这些人不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么?但演员有个人魅力就可以做到大家都会演,但每个人理解人物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表演的就是不一样的。
问题18、对于后辈的目标比如当明星、名导,或者低调的好演员,您怎么看?
答:其实以前,演员和明星这两次没有这么大的割裂感,现在甚至已经出现鸿沟。很多非常优秀的演员比如斯琴高娃老师,潘虹老师,刘晓庆老师这些都是特别大的明星,因为他们是好演员,有非常多的经典角色。现在这个年代,如果一个人是明星,那他就不是好演员么?我觉得不是。但凡你可以成名,你演了很多好的戏,你一定是明星。但是流量,快速造星的出现,明星好像成为一个特别忌讳的词语。我觉得不用这么介意,如果你做演员,当然要有名,不能演的戏没人看过,这一点没必要忌讳。但是出发点和你的决心在哪里很重要。如果我们通过表演,成为明星,赢得观众的掌声。真很正常,比如我就是这样的人,我谢幕的时候内心会想这个掌声肯定是给我的。我赢得的是观众的掌声,而不是粉丝给我买东西,那不是职业演员,那是职业偶像。我不排斥他们的出现,但是他们和我们不是一个行当。
问题19、电视剧演员和电影演员是否有壁垒?
答:小屏幕和大荧幕确实是不一样的,电影院和电视剧的仪式感和投入是不一样的。我们从订票,约朋友出门,去影院排队看电影,和在家里边做家务看一个倍速的几十集的电视剧,这两种状态是不一样的。
对于演员来说,电影平均时长120分钟,演员不需要特别多的细节。但电视剧一集45分钟,一天2集,如果人物状态很单一,观众很难看进去,所以需要处理,需要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变化和丰富,俗称有招数。但弊端就是会让你的表演显得很琐碎,但小屏幕不会放大你的琐碎,也很少有观众去品味你的表演深处有多波澜起伏,所以需要你想尽办法表现出来。当我们把这种演法放到大荧幕上的时候,电影中的表演会被放大再放大,就会让观众觉得能量太强,会受不了。还有一种说法是“电影脸”,长的太明确的人确实是不适合拍电影。长得大眼睛,高鼻梁,很难去拍电影,但是在电视剧中可能比较合适。这就是荧幕大小的问题。很多优秀的电影演员没有那么大的确定感,没有那么大的符号感。
问题20、当导演说:演的过了,演员怎么调整?
答:建议演员看一下回放。“过”和“不过”对于没有经验的演员,确实需要确认一下。建立参考系,学会判断。当你变得有经验的时候,就会好一些。
问题21、话剧导演和影视导演在现场导戏时的差别,比如孟京辉导演在《恋爱的犀牛中》是如何调动演员的情绪的?
答:孟京辉导演也是我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两大“奇葩”导演之一,另一位是娄烨。他会告诉演员:你说职业演员,我是职业导演,你不要来问我,你已经在戏剧学院学完了表演,我不是你的表演老师。他不会指导任何,和他合作也是一件很挑战的事情。
问题22、长相平凡的30+女演员怎么办?
答:最朴实的建议就是演戏得演的特别好。前年我在FIRST青年电影展做评委的时候,有一位女演员拿到了最佳演员(《情诗》主演周青),她就是长相平凡30+的一位女演员,但她演的非常好。她不是一个职业演员,可是好到让我说:她如果还能演其他类型的人物,我会觉得她是我的竞争对手的程度。其他评委说你对她评价这么高,我说不是评级高,就是演的好。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人,漂亮在演员这个行当来说是最不缺的,但是会演戏的不多。所以不要管自己30几岁,漂不漂亮。每个人一定在自己表演技术非常扎实强大的前提下,多多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一定可以成,这是我一直坚信的。
问题23、目前学校里电影制作系、编剧系,表演系的学生常常一起合作创作,但大家都在学习中,表演系会希望有专业的导演来指导,导演系会希望有专业的演员来演戏。您怎么看这种合作?
答:我先来说我上大学的故事,同级的同学们之间经常会有合作。我们对待同级的导演系的同学就很不友好,他们会邀请我们成绩好的同学去排戏。初期排着排着,效率很慢,所以我们会让导演给我们去买好吃的比如肯德基,等他回来了,我们也排好了,问他你觉得怎么样?这个同学就说当然挺好的,但是好像不是我排的。我就会说“那怎么样,我要去忙我的戏了”。
年轻的时候,大家包容性很差,都有自己想要抒发表达和创作的时候。刚刚描述的这种状态,其实我很羡慕,因为我已经回不到校园了。这种合作可以训练大家将来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合伙伙伴的能力。导演也好,演员也好,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合作方,这个过程非常好,因为我们都是学生,今天吵一架明天会继续合作,只有在学生时代才能真的享受其中的时间。毕竟不同的专业学习的内容是不同的,会有不同的声音。这个过程会磨练大家的包容性,观察人的经验。只有双方更加体会对方,才能机会走到一条路上。
问题24、演员有没有机会做导演的工作?
答:演员在学校的时候,例如回课小品,就在做导演和编剧的工作。可以去尝试,放松心态,没必要去固化某种模式比如我一定可以一定不可以。国内也有很多成功的演员转型导演的案例。回到刚才说的,一个优秀的演员一定要具备导演思维,不具备就是闭门造车,不会有特别优秀的表演。
问题25、新人演员见组的建议
答:我曾经是一个不擅长见组的人,因为我不爱说话,在那个没有经纪人的年代,我见组的成功率就会很低,但我也不认为特别会说的人一定会得到机会。我觉得大家不用刻意去体现什么,但一定不要怯懦。我虽然不爱说话,但是我待在角落也很自在。现在这个年代,有了经纪人,如果见组的话,说明可能已经到了第二轮,成功概率会高一些。建议大家最好自己能说出点什么,比如对于剧本的认知,对于人物的设想,这需要你做功课。如果没有给剧本的话,建议大家平常要多学习,多看书,因为聊几句就能体现你的文化素质。没有捷径,就是笨办法,多学习多读书。
问题26、我在表演的时候台词不太通顺,导致表演时会有一些不自然的手势,这可以解决么?
答:放大一些看,这是一个自然的反应。比如语言跟不上大脑的时候,我们会使用手势,这是一种辅助。另外一个问题是台词不够通顺,你要找到原因。是台词本身的还是自己的语言习惯导致的问题?要找到问题根本。如果真的有问题可以做一些变通,演的舒服最重要。
问题27、什么是比较好的表演状态?
答:放松,不在意。以前的老师会说“台下的都是白菜和土豆”,就是为了让大家放松。但是实际上观众不是白菜和土豆,放松真的很难,越强调越很难放松。等我去到学校以后,大家做一些训练,让大家感受到真的放松。
问题28、哪种特定的机位会促进、阻碍表演?可以做到忽视么?
答:机位不由演员控制,是导演和摄影指导在控制,如果是手持摄影就是谁手持谁控制。但演员可以做到忽视。我们表演的时候,一切都是真的。当我们演出的时候,是独立空间的,没有灯光,助理,我们是完全假设的独立空间,没有摄影师,也没有障碍到你的人。希望疫情赶快结束,我回到学校给大家带来专业训练,我研发了一些新的方法,必须要在线下训练。
三、一个作业:找到自己
第一次给大家上课聊得是导演和演员这个主题,但对我来说,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四个字:找到自己。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同学,艺术行当里“找到自己"是最重要的。
希望大家利用这段时间,去安静下来。不需要那么繁华,复杂,嘈杂去做很多事情,而是向内看,包括为什么我们会喜欢艺术?希望大家能够梳理一下自己,沉浸下来,等下次我去学校,大家可以梳理出一个东西,哪怕是一篇日记或者心情。只是关于自己,是时候去深刻的看看自己。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再见面的时候我们可以抽出时间去探讨、回顾一下这段时间大家是如何重新去体悟生活,体悟当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