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奖得主陈哲艺导演受聘温影荣誉教授:从短片说起,谈电影创作者的成长

时间:2023-06-30

从长片处女作《爸妈不在家》问鼎戛纳金摄影机奖,第二部长片《热带雨》荣获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迷影选择荣誉三项褒奖,到圣丹斯首映、自北影节亮相亚洲的英语片《漂流人生》,和刚刚在戛纳与我们见面的华语电影《燃冬》,新加坡导演陈哲艺不仅缀连起了多地的电影节展,更以镜头捕捉到来自不同境域的景深。6月8日,陈哲艺导演受邀来到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他从自己创作的短片开始谈起,与温影师生们深度对谈,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畅谈电影创作者的成长阶段。课堂现场交流气氛热烈,更有温影学生现场表白:“一直很喜欢您,看过您的所有短片,很激动今天在自己的学院见到偶像!”大师课结束后,在现场师生的共同见证下,温影执行院长蒋为民向陈哲艺导演颁发了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荣誉教授聘书,并邀请陈哲艺老师常来温影授课指导。

 

陈哲艺导演温影大师课授课现场

 

温影大师课堂 · 精彩实录

 

“终于来到温影,这堂课已经‘欠’下很久,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电影学院的师生们一起分享我的创作经历”,开讲前,陈哲艺导演回忆与温影的渊源:“2007年我的短片作品《阿嬷》拿到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基石和短片单元-最佳短片特别提及奖,当时短片竞赛的评委主席就是贾樟柯导演,我的印象很深”。陈哲艺导演在温影大师课的分享,真诚详尽,风趣幽默。他讲述自己19岁时创作的第一部短片《G-23》中痴迷“王家卫式”的影像风格;分享以自己的家庭故事和童年回忆为灵感创作的《阿嬷》、《爸妈不在家》收获诸多殊荣后的惊喜与成长;还有电影《燃冬》开拍前激动人心的即兴创作过程,以及在他不断考察当代世界,用电影语言尝试跨文化叙事的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创作原则”。

 


陈哲艺导演授课现场

 

小编在这里为大家同步课堂精彩!

 

01 电影创作者的三个成长阶段

 

第一阶段:模仿

每个创作者都会经历的过程;

 

第二阶段:自传

不是“剥削”某类题材,而是属于创作者本身的个人情感的表达,要“扒光自己”,老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感、痛处;

 

第三阶段:客观

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去讲述、驾驭别人的故事,必须从第二阶段积累沉淀并寻找自己的脉络、风格。

 

02 如果你从模仿开始,如何成长

 

不仅模仿,也要了解模仿对象的灵感来源,从这条来源链上不断摸索、吸收养分。

 

03 创作的独特在于具体性

 

没有拍到的内容是剪不出来的,美术的质感、群演的社会背景、场面调度的细节要求......只有非常具体,你才能做好导演的功课,找到灵感的出口。

 

04 三个创作的关键原则

 

形状

不论题材,一部好的电影它的形状不应该是平的,在剧本阶段、现场拍摄阶段、剪辑阶段都要不断调整;

 

能量

这种变化不仅是指戏剧冲突和矛盾,而是一种吸引观众的能量,创作者要运用台词、剧情、表演、声音、颜色等所有视听艺术的元素来确保电影中每场戏、每个镜头的形状是有变化的;


张力

有了能量才会有张力,这样的创作也是不被束缚且自由的,需要创作者通过不断练习,有意识地去推动。

 

05 关于影片风格

 

不会设定太多规则,一部电影的风格是可以由这个故事来引导的。一个好的电影(故事)会引导创作者去捕捉它本身的风格特质。

 

06 导演工作的重点

 

好的导演了解如何指导演员以及清楚地知道摄影机放在哪里,具备这两项能力才会有创作素材。

 

 

温影执行院长蒋为民为陈哲艺颁发荣誉教授证书

 

蒋为民院长在受聘仪式中说:“感谢陈哲艺导演来到温影为大家授课,希望在座的同学们在每次的创作实践中能够想到今天课上陈老师分享的这些内容,领悟出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最终成长为温影的骄傲。当然,陈老师今天只是第一次上课,未来会在他拍戏的间隙,为同学们带来不同课题的分享。”

 

未来,期待在温影课堂上继续听陈哲艺老师的课!

 

陈哲艺导演·温影大师课合影

 


陈哲艺导演与温影执行院长蒋为民、副院长Dean Burns、院长助理兼行政总监隋萍萍合影留念